在现代工程建设领域,智能无人挖机正引领着一场智能化的变革。它不仅是传统工程机械与先进自动化技术、人工智能(AI)深度融合的成果,更是提升施工效率、保障作业安全的重要工具。
一、智能无人挖机的技术特点
(一)高精度定位
智能无人挖机利用GNSS(全球导航卫星系统)、RTK(实时动态差分)等技术,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。例如,徐工集团的XE35U无人挖掘机在复杂地形中响应速度比人工操作快40%。
(二)环境感知
配备激光雷达(LiDAR)、摄像头、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,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,识别障碍物和其他施工元素。通过12路高清摄像头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,设备可自动识别200+种工程物料。
(三)智能决策
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和预编程的任务规划,自动选择最优路径和工作模式,完成预定的施工任务。例如,中联重科的智能挖掘机器人能够对场景及任务进行全局分析,自动行驶到目标点并执行作业。
(四)远程监控与操控
支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紧急情况下的人工介入。操作员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远程控制挖掘机,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灵活性。
二、智能无人挖机的核心技术
(一)传感器与感知系统
-
激光雷达(LiDAR):用于构建三维点云地图,帮助机器理解其所在的空间布局,并检测潜在的障碍物。
-
视觉系统:包括彩色和黑白相机,用于捕捉施工现场的图像信息,辅助目标识别和姿态估计。
-
惯性测量单元(IMU):提供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,结合其他传感器信息,确保机器在复杂地形上的稳定运行。
(二)智能决策与控制系统
(三)路径规划与避障
三、智能无人挖机的应用场景
(一)矿山开采
在露天煤矿、铁矿等矿区,智能无人挖机高效地进行物料采集和转运,减少人员暴露于高风险环境中的时间。例如,内蒙古某露天煤矿引入无人机组后,单台设备日均作业量达1800吨,燃油成本下降33%,人力成本节约70%。
(二)应急救援
在自然灾害发生后,智能无人挖机快速进入现场清理废墟,开辟通道,为后续救援行动提供便利。例如,在2023年京津冀洪灾中,山河智能SWE240E无人机群72小时完成20万方淤泥清理,效率是传统设备的3倍。
(三)智慧城市建设
智能无人挖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。例如,在深圳地铁14号线施工中,无人设备在地下25米复杂环境完成基坑开挖,工期缩短45天。
(四)农业水利工程
在新疆农田改造项目中,无人机组通过AI路径规划,灌溉渠开挖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的99.2%。
四、智能无人挖机的优势
(一)提高施工效率
智能无人挖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,显著提高施工效率。例如,在大型露天煤矿中,无人挖机的使用大大缩短了煤炭搬运的时间。
(二)降低运营成本
减少人力成本,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,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,降低维护成本。
(三)增强安全性
在危险环境中,智能无人挖机能够代替人类完成高危任务,有效避免工人暴露于有害物质或事故中的风险。
五、智能无人挖机的未来趋势
(一)更高的自动化与自主性
未来的智能无人挖机将实现完全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作业,通过预编程路径和实时环境感知来完成任务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,设备能够根据工作条件自动调整操作策略,做出最优决策。
(二)增强的人机协作
混合现实(MR)/增强现实(AR)应用和远程协作平台将使操作员能够更精准地控制设备,允许多个操作员或工程师同时参与同一个项目,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远程指导和支持。
(三)深度集成物联网(IoT)与大数据分析
所有挖机将连接到互联网,形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网络,实现实时数据采集、传输和分析,优化资源配置和维护计划。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,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并安排预防性维护,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。
六、案例分析
案例一:中建新疆建工与百度研究院的无人挖掘机
中建新疆建工联合百度研究院共同发布的无人挖掘机作业系统,已经在实际建筑工地上得到了应用。该系统通过加装激光雷达、相机、RTK以及倾角、压力等传感器设备,搭配人工智能算法,实现了环境3D感知、实时作业规划、智能检测识别、高精运动控制等功能。
案例二:中联重科智能挖掘机器人
中联重科发布了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挖掘机器人。这套系统应用人工智能、智能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,让挖掘机不仅能和操作人员交流互动、自动作业,还能“看得懂手势指令、听得懂语音指令、自动精准执行动作”。在施工过程中,操作人员通过语音或手势指令控制挖掘机,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。
七、总结
智能无人挖机作为传统工程机械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,正在改变传统施工方式,提升施工效率、保障作业安全,并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智能无人挖机将继续引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,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。